【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何文章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材料三: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材料三: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材料四:据媒体消息,于丹《论语》心得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个人单天签售记录,于丹论语讲座座无虚席、会堂内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对于丹论语心得,追捧者有之,跟风者有之,静品者有之,挑刺者有之,攻陷者有之。总而言之,无论大家是认肯赞同、乐见其成,还是心有不服、胸有所忿,于丹本人的确是一炮走红,于丹《论语》心得的确是热透大江南北。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___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___。后来的秦朝和西汉在对待儒家学派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和___,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___。

  (2)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这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有相同之处。这种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3)孔子还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下列成就不属于孔子的是___。

  A、创办私学

  B、教师要“因材施教”

  C、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实,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D、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主题”说一说这句话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

  (5)材料四中说,于丹《论语》心得“热透大江南北”。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___。

  A于丹深厚的人格魅力 B、媒体的大力宣传 C、儒家学说成为社会的需要 D、《论语》出自孔子及其弟子。

1回答
2020-06-17 11:4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程卫民

  (1)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提出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施仁政于民”,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由所学可知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的是焚书坑儒.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抗震救灾,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政府动用各种资源迅速投入救灾,以挽救人民生命财产作为头等大事;温家宝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内就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现场指挥救灾.

  (3)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实,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的意思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由材料三关键词“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启示着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5)于丹《论语》心得“热透大江南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学说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儒家学说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故答案为:

  (1)儒家;提倡“仁”;“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政府动用各种资源迅速投入救灾,以挽救人民生命财产作为头等大事;温家宝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内就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现场指挥救灾.

  (3)D.

  (4)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或者,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行让别人去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5)C.

2020-06-17 11:42: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