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07年成都市中考试题)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来,为蜀郡守,仁爱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07年成都市中考试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来,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
注: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②饬(ch@)厉:整治、激励。③更徭: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好学,通《春秋》通:通晓
B.亲自饬厉,遣诣京师诣:派往
C.县邑吏氏见而荣之 荣:以……为荣
D.文翁之化也化:教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