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缘自《庄子》中一段著名的诡辩.
庄子总是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鱼乐我乐是也,庄周梦蝶是也.
于是又想起苏州沧浪亭的经典联句: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其心一也,其情一也.如果心境如水,那么就有可能体会到鱼的情绪.
庄子见儵鱼“出游从容”,从而揣度鱼是快乐的.
可是人与人的心灵交会都无法企及,谁又能如此冒昧地揣度自然呢?
庄子此处讲鱼之从容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优雅从容的心态,讲鱼之快乐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之快乐.
外物不移,惟我心自由.-----这是对庄子境界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内心之自由逍遥,能投射外物、超越外物.
年年有鱼,鱼乐无极限.
我因何快乐?又有几人能知我之快乐?
——其实这都不重要.
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他人理解.
--------快乐只是一种心境,
快乐是一种哲学,是生活态度,是处事方式.
坦白来说,快乐是自己定义的,快乐是需要传递的,快乐可以从心境变成环境,快乐自己并感染周围的人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过,这个需要发菩提济世之心的,自己解脱,不顾他人,那是自了汉.
从原来平和的文字叙述,似无痕迹的伤感,却也各自相安,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惠子的务实态度,虽说“快乐”少了一点儿,但是这种判断是以庄子态度为准则的,所以不一定正确,因为在惠子看来,务实才是一种真快乐,到底这哥俩儿谁快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就好像我要解释楼主的疑问,言语不能道尽,也无法测知楼主理解之心,你发问,我回答,也是各自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