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3题。红楼边的张中行孙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宫华泽的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红楼边的张中行孙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为做报纸副刊编辑,常常去老北大红楼边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看望张中行先生。一来是听他聊天,二是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红楼边的张中行

  孙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因为做报纸副刊编辑,常常去老北大红楼边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看望张中行先生。一来是听他聊天,二是顺便取稿子。时间过了多年,很是怀念那些时光。

  我和他多年的交往,谈的最多的是周氏兄弟。在“五四”那代人里,他最推崇周氏兄弟,尤看重知堂(周作人)。一般喜欢知堂者是疏远鲁迅的,有的甚至将两人对立起来。他不这样。

  这一点上他表现得很宽厚,是个懂得世道的人。鲁迅对他的影响在知性的层面,他觉得那是个超人。不过由于思想上趋于“信”,便不及知堂“疑”的力量。张先生是欣赏怀疑论的人,这既受益于知堂的思路,也得益于罗素的哲学。鲁迅的用世,常人学不来,学不好会成为匪气之人,他绕过了。于是偏于知堂的独思,保留读书人的园地,甚或一点象牙塔的情趣。这也为他后来与杨沫的分手作了注解,不愿卷入“信”的狂欢,在乱世里求一个心灵的宁静,甘愿本乎于心,顺乎于道,如此而已。他晚年被人关注,便是因为残留着几近消失的“五四”的另一传统,将怀疑主义和个性化的独思展现出来,以知堂那样历史的看客姿态,谈阴阳之旅,述春秋之变,敲开了一个个历史的盲点,将人的本色和生命的欲求诗化地点染出来,又不高蹈于众人之上,以平民之躯行世,这在百年间无数自认为掌握了真理的那些豪迈者身上,何曾看见过呢?

  红楼的生活给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意思的是他后来就一直工作在这个旧址。l950年以后,文化格局大变,旧的一套遭废,他心仪的那些东西慢慢地消亡了。他苦于无人对话,于是只能沉浸在记忆里,久久地咀嚼着老北大时代的那些诗文。我觉得他像红楼的遗民,只有“五四”读书人的氛围才唤起了他的快意。后来写《负暄琐话》时,已将多年的心绪披露出来。知堂说北大有两个传统,一是读书不忘救国的,二是为学术而学术的。前者要改造社会,走向街头,后者则在精神的静观里提供思想的资源。张中行以为在当下中国,缺少的是后者,它可以矫正主流思潮的错误,不断提供精神的各种可能性。而当代教育的实用主义和文化的功利主义,已重创了这一传统。我在他的回忆北大的文章里,感到了他的忧虑。

  当沉浸在历史的往事里时,他勾勒了那么多我们不曾知晓的故事。文字老到精妙,内心静得没有杂音,仿佛是从博物馆里传来的钟声,传递着失去的足音。他那么感怀新文化的前驱,文字毫无迂腐气,在古朴里还透着现代哲学的凌厉之气。有一点康德的不可知论的雄辩,一点知堂式的从容,外加上曹雪芹般的感时伤怀。许多文章的问世,构成了一个个旧梦,他给我们带来的气息,在别人那里是感受不到的。

  他描绘的红楼,一是学术上的自由空气浓,二是知识群落个性的强烈。新与旧、古与今都荟萃于此,真是郁郁乎文哉。但文字中并不都是誉词,有时对自己的老师亦有微词,并不以前人是非为是非。他喜欢胡适的为人,却不苟同其为官之道;礼赞知堂的随笔,然而批评老师的失足之过。写历史能以平常心为之,且妙语四出,那是兼得史家与批评家之长的。所以启功先生说他有大学者的风范,不是夸大之词。历史在张中行的笔下,被有意味的情思包围着了。

  我有时读他的书,感到他文字里最愿写的是梦,许多书的名字与梦有关,《留梦集》《说梦草》《说梦楼谈屑》等弥散着幽玄之气。

  他怀念胡适、鲁迅、知堂的遗韵,对出进红楼的人物有一种敬畏感。由此而推及到那个时代,哪怕是乡下的小人物,每一点纯情的东西都深记于心里。这些长久地吸引着他,你在那里能读出大的爱以及期待。我们在那文字里看到了寻梦而不可得的苦楚,而又偏偏缠绕着旧梦。他多次说人生乃大苦,也许唯梦才让人欣慰吧。他在自己的园地里,书写了人间的悲苦,以及不甘于悲苦的眷恋和梦想。有梦者也是幸福的,较之于我们这些无梦和少梦的人,他活得充实,丰沛。

  (有删节)

  1.综观全文,请概述张中行之所谈、所写。

  2.在对待鲁迅、周作人两兄弟的态度上,作者为什么说张中行“表现得很宽厚,是个懂得世道的人”?

  3.真实是人物传记的生命。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

1回答
2020-06-20 18:5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学钢

  1.所谈,主要谈了周氏兄弟对他的影响;所写,主要突出“红楼”精神及人物遗韵在他文章的份量,以及张中行文章所呈现的精神风韵。2.作者是在针对一般人和张中行对待周氏兄弟的不同态度上提出来的。一般人“喜欢知堂者是疏远鲁迅的,有的甚至将两人对立起来”。张中行则推崇周氏兄弟,尤看重知堂(周作人)。也就是说,张中行并没有因为自己偏爱周作人而去否定鲁迅,甚至将两者对立。3.①作者写的是自己与张中行交往中的一些事,作为亲历者,拥有第一手资料,所写之事是真实的。②作者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加以描写,如张中行在1950年后的苦闷与忧虑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特质。③对人物能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如张中行先生写历史能兼得史家与批评家之长,作者借启功先生的话说“他有大学者的风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20-06-20 18:54:5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