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总写、总写、略写、详写和总结来写一段描写一处风景的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赖铁明的问题

  用总写、总写、略写、详写和总结来写一段描写一处风景的话

  用总写、总写、略写、详写和总结来写一段描写一处风景的话

1回答
2020-06-20 09:5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金伟新

  让我们从下面的例段阅读与分析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文章中的详写与略写:

  例1、这儿绿色草坪环绕着灰黄色的沙滩.闪闪发亮的汉水从滩边流淌过去.这儿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真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的到来,使得寂静的沙滩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打开炉子品尝自己的手艺;有的拿起羽毛球拍在沙滩上进行激烈的决战;有的卷起裤管,嘻嘻哈哈地奔进水里.最有趣的还算是“修水库”了.我们捧起河底软乎乎的淤泥,松松地垒起一道浅浅的“小土坝”,再洒进一些水,便修成了一个小水库.我们正要欢呼,可是江水却不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呼”的一声便推翻了我们的土坝,卷着我们的欢笑与惋惜,洋洋自得地跑开了.我们并不灰心,决定再建.这次我们把软乎乎的淤泥垒得实实的,然后再一点一点往上加.这样,建成了一座既坚固又高大的“水库大坝”.江水娃娃们又手拉着手连成一片冲了过来,这回它们怎么用劲也没有撞翻水库,只得灰溜溜地逃走了.我们又找来一根小竹竿,穿在“水库”两边,在上面堆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真像一座大桥.我们欢呼起来:“天堑变通途啦!”(引自学生习作《难忘的郊游》)这里所选的是一个作文片断,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如何在一段话里安排详写与略写.这段话写的是一次难忘的郊游,为什么它会使作者难忘呢?当然是因为同学们在郊游中参加的多种活动呀.可是作者对“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等活动的情形都是一笔带过,因为那是别人参加的活动.作文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那最有趣的“修水库”,把自己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有了这样的详写,就能充分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

  例2、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在一层白茫茫的厚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自小语课文《第一场雪》)这是一段雪后美景的描写,前面“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怎么粉妆玉砌的景象是略写,后面树上的“银条儿”“雪球儿”“雪末儿”等是详写,你看,它们“毛茸茸、亮晶晶的”“蓬松松、沉甸甸的”“玉屑似的”,多么美啊!这既是对“粉妆玉砌”的具体描绘,也表达了作者对雪后美景的由衷喜爱.

  例3、夏天到了,我结识了几个伙伴,我们常到鹅孵滩上玩.我们赤着双脚踩着滚烫的石头互相追逐.有时也钻到岸边浓密的林子里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有时捡扁石头子往水里扔,石子会贴着水面跳跃前进.我们特别爱在滩上挖“陷阱”.大家跪在石头上,撅着屁股,用手掏一个深深的有大腿粗的坑,坑里全是积水.再捡些干树枝架在上面,铺上树叶,然后捧了干沙和小石子小心地撒在上面.做完,得意地看看自己的杰作,就钻进林子爬上树潜伏起来,只等着人来“入坑”.(引自学生习作《童年趣事》)这段童年趣事的描述也做到了有详有略.从前面的几处“有时”可见,那都是一些略写的内容,因为作者并没有对“踩石头、爬树、采野果、掏鸟窝、扔石子”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后面的“挖陷阱”是详写,作者把如何挖坑,怎么架树枝、铺树叶,以及后面的做伪装和对杰作的得意都写得非常细致,正是这种孩提时期的恶作剧,充分表现了童趣.

  例4、近处,池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绿宝石.湖正中,有一朵绽开的粉红色的石荷花.荷花上站立着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它右脚站立,左脚抬起,扑扇着翅膀昂着头,从嘴里沙沙地喷出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那一缕一缕珍珠般的水花,在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鹤的倒影随着水中微波的荡漾,仿佛在水里活动着.(引自课外读物《公园一角》)从上面的三个例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叙事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写景也要分清详写与略写,例4的这段话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一只用水泥塑成的洁白的形态逼真的仙鹤”,分别描写了仙鹤的站姿、扑翅、从嘴里喷出的水花,但是仙鹤的姿势明显属于略写的内容,后面从仙鹤嘴里喷出的水花才是详写的内容,为了把水花写细写活,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像柳条一样晶莹透明的水花”、“珍珠般的水花”、“如烟、如雾、如尘”.多么生动的描写啊,读着读着,那只仙鹤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例5、那一望无际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海鸥点点,帆船片片.海浪一个紧跟一个向岸边的礁石撞去,发出“哗哗”的响声,溅起雪白的泡沫,好像在向我招手微笑.岸边的岩石上长了许多青苔,岩石旁生长着一片片绿色的紫菜,岩石缝里爬满了一分钱币那么大小的小蟹.不远处,一座宏伟的栈(zhàn)桥长长地延伸到海中央,桥上游人不断,有的在眺望浩瀚的大海,有的在观赏栈桥楼亭.栈桥对面是小青岛,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据说,“青岛”就是由此得名的.(引自学生习作《青岛游记》)这段话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从一望无际的海面写到岸边的岩石,从栈桥写到对面的小青岛,所写的内容粗看起来并没有详写与略写之分,其实细细读来,就会发现“海浪”与“岩石”两句要描写得具体细致得多,写海浪时既写了海浪,又写了泡沫,写岩石时还写到了岩石上的青苔、紫菜、小蟹等,这就具体地写出了自己的游览所见.例6、下午,我们几个小朋友带着画笔和水彩,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画画.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饱含情谊的笔在洁白的画纸上“沙沙”作响.我一看,身边的同学有的画梅花,有的画樱花.我想了想,画了一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在天蓝色的底色上面,中日小朋友在热烈拥抱,他们身后有棵梅树,树上红花怒放.这棵梅树象征着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引自小语课本上的阅读短文)这段话是描述我们画画的情景,在饱含情谊的画笔下,“有的画梅花”,那是中国的国花;“有的画樱花”,那是日本的国花;但作者都没有对画面的内容作具体的描述,却具体地描述了“我”所画的那幅“《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因为作者画面的内容,更能充分表现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从上面的六个例段的阅读分析中,我们更加清楚,在一篇文章中总少不了详写与略写,而具体到每一段,可能是详写,也可能是略写,还可能是既有详写又有略写,这都完全根据写作的需要而定.

  我们读了例1,就会发现这段话就是既有详写也有略写,对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活动情况采用略写的方法,如“野炊”、“打羽毛球”、“玩水”的同学的情况只是一笔带过.作者详写的是他们那最有趣的“修水库”.从怎么垒坝、第一次怎么失败、第二次怎么改进,最后取得的成功,都写得很具体,很细致,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与欢乐.要学习详写与略写,就要在写作前把文章中详写与略写的内容安排好,具体到一段话中可能既有总体的概括的叙述,又有具体的细致的描写.

  下面我们首先来剖析一下详略不当的主要表现: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文章像流水账,看不出详略.尤其是在写参观记、游记一类的文章时,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什么都写了,什么都没仔细写,没有抓住最吸引

2020-06-20 09:57:1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