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归去来兮辞-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管海兵的问题

  如何评价归去来兮辞

  如何评价归去来兮辞

1回答
2020-06-21 00:1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苏亮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2020-06-21 00:15:2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