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捷的问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1回答
2020-06-22 20: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华文

  (1)此题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

  (2)此题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GDP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问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

  (3)此题第一问不难,第二问考查阐述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突破口还是在于审题环节,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实质上还是要说明这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局限问题.

  (4)此题以中国80年代发展为中心,横纵向对比总结.

  故答案为:

  (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2020-06-22 20:45:1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