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蔡宗琰的问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

  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1回答
2020-06-22 23: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孙益群

  (1)时期Ⅰ(1953~1957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分)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为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

2020-06-22 23:45:3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