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加粗字体是关键,请仔细看……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其实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关中城市沿渭河呈带状分布,具有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城乡供水网络的条件.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首先贯通西起宝鸡,东至渭南沿秦岭城市供水大通道,并加快城市供水网络的形成,使广大区域城乡供水网连成一片,近1000万人喝上汉江清水.沿渭河供水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水高用、统一调度的条件,届时洛河、泾河、千河河水将北调,解决关中北部缺水问题.同时渭河水量的增加,也必将直接增加渭河进入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在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补上”的水资源配置方略,争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黄河中上游的用水权.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在弥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条件不平衡,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出重大贡献.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将极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极大改善水环境.
2.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的缓解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我省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70亿m3,目前已利用到50亿m3以上,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70%,今后可利用水资源量已经十分有限.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总供水能力将达到75亿m3,可基本解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五市区及26个县、市工业和城镇用水问题,并逐步改变城市工业挤占农业、生态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由370m3左右提高到450m3左右,人均用水量将由200m3左右提高到300m3左右,新增城市工业生产可用水量近14亿m3,可支撑国内生产总值4000-7000亿元,支撑400-500万人的城市规模,从而为关中的率先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小康社会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河流的水环境将有大的改善.河道稀释水量少,水体纳污能力低,是渭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渭河纳污能力核定成果,渭河干流年均COD纳污能力为7.5万吨,而现在实际年均入河COD已超过13万吨.据测算,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增加的渭河干流水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引汉济渭工程退水,直接输入渭河的水量年均1.45亿m3;二是通过调整渭河部分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减少从这些支流取水,年可增渭河干流水量2.5亿m3;三是引汉济渭工程水量进入关中地区以后,可以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使渭河两岸的侧向补给增加,年可增加渭河回归水量1.73亿m3;四是引汉济渭调水用于工业、城镇和生活的13.85 亿m3水量在消耗部分后,还有一部分将进入城市和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有接近5亿m3水,又会排放进入渭河水系.以上四个方面共可增加渭河入黄水量近10亿m3,对提高渭河纳污能力,改善水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河道流量的增加,还必将提高冲沙能力,也使我们有条件利用富余水量,借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成功经验,通过水量调度措施塑造人造洪峰,逐步解决渭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减轻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和其他原因,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均达到28.28亿m3,最多31.89亿m3.据统计,1986-2005年已累计超采地下水69.60亿m3,年均超采量达4.59亿m3,个别年份超过5亿m3.由于地下水超采,在以沿渭城市为中心,已形成595km2的下降漏斗,在西安等城市形成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并使地下水潜水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危及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总计将压采地下水4.59亿m3,其中供水范围内渭河沿线城市群压采地下水2.73亿m3,并关停一部分水源井,可以有效的遏制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和潜水污染问题.
5.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部分满足城镇人工生态需水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喝上干净水的同时,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渭河沿岸的宝鸡、咸阳等城市先后结合河道治理建设了一些城市水面景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西安也规划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面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为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提供可能.按照引汉济渭水量配置方案,到2020年本工程将直接或通过水量置换增加城镇生态用水2亿多m3,如果再考虑城市中水利用,城镇人工生态需水可基本得到满足.同时,随着渭河水量的增加,渭河流域湿地减少的趋势也将得到一定的遏制,对湿地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实施引汉济渭和改善渭河水环境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改善渭河水环境,是一项服务当前和惠及后代的重大举措,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各市县共同行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
首先是来一个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把渭河水环境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行了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机制研究,与会的有关学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是说我国长江流域生态要素作为资源利用的直接经济价值为0.197万亿元,而其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则为2.1万亿元,两者之比为1:11.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生态环境的巨大效益.同时,我们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今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中,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落实以调水节水、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提高用水效益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紧紧围绕渭河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从水环境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水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水环境税费政策制定、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建立、水环境补偿机制和各部门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体制研究等方面,为加强渭河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
其次是要制定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抓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尽管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现在起就需要从规划入手,统一考虑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的制定要努力体现思路创新,打破以往单纯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资源的模式,按照流域、区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要求,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关中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构建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骨干、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形成贯通关中东西、连接渭河南北的城乡供水配置网络;陕北地区在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同时,通过增加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