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傅连祥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注: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对比

  

  注: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工业化通过拉动就业、增加收入等方式影响城镇化。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26.1%的工业化率带动了50.9%的城镇化率。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路径,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来造福百姓、富裕农民;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信息化突出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四化”的同步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三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说:“‘两个同步’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知识,说明“四化”同步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相对应的。(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我国居民真正实现收入倍增计划。(12分)

1回答
2020-06-22 18: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蒲靖荣

  (1)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总体不断提高。(3分)②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远不及全球平均水平。我国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2分)

  (2)①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西化同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此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信息化不断突出智慧城市的发展新趋向;③全面改善人们生活。四化同步凸显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城镇化通过提高“入”的生活质量来造福百姓、富裕农民。

  ④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工业化突出节能环保、农业现代化追求食品更安全。

  (3)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之本。(3分)②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水平,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实现国富与民富的统一。(3分)③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平等就业机制;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使经济稳定发展与就业同步增长,这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重要条件。(3分)④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切实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重要保证。(3分)

  分析:

  (1)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内容加以概括。时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项目包括GDP、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从绝对数字的增长看出变化的趋势及可喜变化,结合小注内容,找出我国与全球的差距,提出激励性措施。(2)该题首先要明确和熟练掌握我国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包括: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改善人们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根据材料内容对“四化”同步发展的内涵准确解读,对应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解读“四化”的发展。(3)该题围绕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考查学生解读和总结材料信息,灵活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温总理的报告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分别涉及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价的稳定、失业率的降低、收入分配的公平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回答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2020-06-22 18:28:2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