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君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内涵有什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苏金树的问题

  什么是君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内涵有什么?

  什么是君子?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君子内涵有什么?

1回答
2020-06-22 21:3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骆懿玲

  李世高:孔子之君子品格和内涵x0d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君子也就是没有人格污点,而对于行为和道德有相当高的标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君子的观念也是非常的流行的,某某有君子的风范,某某有失君子之风,某某是一个小人.现在也有很多的俗语,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而究竟君子是一个什么具体的概念,却是很难讲清楚的.而心里面却无不有清楚的判定.(是否如此?)说明了君子的观念深刻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已经是形成了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所以君子的观念是我们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色.x0d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等等.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x0d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孔子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也可以说是君子了.我们也知道,在易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自强不息的,就如同天地健动的运转一样,因此君子也是效法于天道的.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和天道联系在一起的.x0d孔子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在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的多.对于君子,孔子更是赞誉有加,对君子的涵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诠释.虽然君子的观念在古代也早已经形成.大概首先用来指有职务的人,慢慢地也变成对于有修养的人得称呼.到了在孔子,君子含义变的很清晰,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他人以及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君子,同时孔子也数次自称为君子.对于在位的人也还是有称为君子的,孔子对于这种因为地位而称为君子是有所批评的.但是当时君子因为地位职务的意味成分已经是很少了.就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道德为标准的这种君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当代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君子观念和孔子的君子观念差不多.我们来通过对于论语中君子的分析和考察,理解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君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x0d在论语中,孔子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述了君子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君子的本质来讲.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为君子呢?当然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一刻也不离开仁的,与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又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质,义和仁同样是君子的本质.作为一个君子,义是基础,是质,礼,孙,信是君子的行为修饰,是文.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备了仁义,再修饰以礼信谦虚,实实然在孔子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哉!”这样肯定君子所包含的含义.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一个根本的素质.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是同样强调仁义的作用,君子的观念的基础也和孔子的思想仍然一致.在孔子看来,仁义就是君子的本质所在.x0d君子所具有的品格,孔子也有很多的论述.孔子说: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的,小人则刚好是相反,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下学而上达”是孔子的人生理念.他的学习、教育、文章、政治,都是为了上达.目的就在于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的出了君子着一个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坦荡荡的,君子是光明正大的,是心胸广阔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这种坦荡,不仅是指作为处世上的坦荡,也是指心态和修养上的坦荡.有了这种坦荡,自然也就能够从容不迫.而小人则是不然,常常会感到忧愁和悲伤,心胸的问题,也是不够坦荡的原因,还会为犯罪等违背良心的事情而感到害怕和羞耻.孔子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更加把君子的这些光明磊落、积极进取的品格体现出来了.x0d司马牛这个人就总是很忧愁,有一次他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要告诉司马牛不要忧惧,因为这是不符合君子的品质的.所以快乐也是君子的一个品格.在陈国绝粮的时候,子路很不高兴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子路认为君子是不会有困穷的时候.孔子就跟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孔子跟子路解释,君子是有操守的,在困穷的时候也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象小人一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失去操守,无所不为.这也是君子的高尚品格的表现.x0d孔子看来,君子的特色经过思想和行为而表达出来.我们先来看君子的思想.也就是君子的所思所想.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君子是有耻心的,(我们现在学校里也经常讲八荣八耻,如果做得到,那可以说是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是言行一致的人,对于说大话和巧言令色的行为是会感到耻辱的.当然一般的正常人就会对这种言过其实的话都会感到羞耻的,所以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看来君子也不是很难做到的啊.孔子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没有才能,而不担忧别人不知道自己.这样的道理用到我们自己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自己也要同样是关心自己是否有才能,是否有知识,而不是别人十分知道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君子了啊.难不难呢?当然是不难的.当然君子也有比较难做的到的地方,君子的心里面总是关心着道德的事情,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总是关心社会的治按秩序,而小人却只是关心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自己个人的利益.所以从君子的平时的用心,就比小人要高出一酬了.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明白道义,而小人只是明白私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区分仍然是正确的,人们的价值观仍然和孔子的这种思想是相符合的.x0d而君子的品格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君子的志向和胸怀;一个方面是君子的言行,一个

2020-06-22 21:43:5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