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11分)①“沁州黄”又叫“吴阁老”,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11分)
①“沁州黄”又叫“吴阁老”,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 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②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碘,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 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焖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 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 给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③“沁州黄”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在约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50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时,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便会变种。据化验分析,这一带属含碎料浆石的深褐色黏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又不能施氮肥,否就会减产。
④“沁州黄”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 句民谚:“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换不来沁州黄。”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1%—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也非普通小米可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
(选自《百度百科》,略有改动)
19.文章第②段引用“吴阁老”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20.请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3分)
21. “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在约1333公顷的土 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915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句中加点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分)
22.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值得说一说的特产?请你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