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的中心是什么求解-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顺星的问题

  理想国的中心是什么求解

  理想国的中心是什么求解

1回答
2020-06-24 12:1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黄莹莹

  西方哲学思想的主要根源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而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第一个集大成者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著作主要是对话集,以记录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言行为形式.其中有他的老师的思想也有他自己的思想,据说《理想国》中的思想主要是柏拉图本人的思想.东方哲学思想的根源不能说完全来自孔子,但孔子的仁学思想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论语》不是孔子本人的作品,主要是他的弟子记录他的言行的对话集.其中,有孔子本人的思想也有他弟子的思想,但主要是他本人的思想.二者都是那个时代集体智慧的结晶.《理想国》讨论的中心范畴是“正义”,《论语》教导的做人楷模是“仁人”.我们就以这两本对话集,两种不同的思想追求来简单讨论一下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始分野.二我们首先来研究《理想国》的正义范畴.《理想国》主要是讨论正义的,据说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中正义的思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讨论的中心概念是正义,并通过所谓真理“助产术”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完整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不完整的定义由格老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提出,完整的定义由苏格拉底归纳得出.在《理想国》第一卷中,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第二,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要讨论的是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这条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内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

  第三,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他认为个人的正义也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和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否则,是不正义的行为.

  第四,国家政体有正义的政体,也有不正义的政体.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其余三种是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不过,这些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

  第五,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正义的人又笨又坏.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论语》的中心主题“仁人”吧.《论语》中关于“仁人”的样子是通过教导的方式给出的,也就是由学生提问,孔子解答.孔子以无所不知的智慧者出现.解答的方式不是求得关于仁的知识,而是求得做仁人的标准.在求仁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有:

  (二)排除法:如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又如,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邱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三)分类分析法:在《论语》中,孔子通过论述“仁”的各种表现“忠”“孝”“悌”“信”“恕”来说明“仁”.如,在《学而》中,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于忠,如在《八佾》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学而》中,子夏说:“事君,能致其身.”另,孔子说:“与人忠”,“君子……主忠信”.关于孝,孔子又说:“敬而不违,劳而无怨.”“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四)举例法:如在《雍也》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能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另外,孔子实际是以“尧、禹、舜”“伯夷、叔齐”,“颜回”等形象来说明仁人的.

  (五)比较法:孔子通过论述“君子”“智者”“贤者”“善人”“清者”“孝者”“忠者”“勇者”“刚者”“好学者”等等来说明他们与“仁人”的不同,同时,也说明了“仁人”的形象的高大.实际上,“仁人”是兼具这些形象的优点的,也就是这些形象的优秀之处的综合.

  关于“君子”是《论语》中论述最多的,我们可以通过关于“君子”的论述得到孔子关于“仁人”的综合形象,至于其他形象的论述我们就不再列出.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中论述“君子”的句子说明这一点.在《学而》中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又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在《为政》中说:“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在《八佾》中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里仁》中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比.”“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公冶长》中直接指出子产的“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壅也》里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述而》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泰伯》中曾子也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在《颜渊》中说:“君子不忧不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在《宪问》中,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说:“修己以敬”.在《卫灵公》中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君子贞而不谅.”在《季氏》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20-06-24 12:19: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