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智勇的问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

  这就是我“永久的悔”。

  1.上文节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2.作者说“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让作者“难解”的是什么?让作者“易解”的又是什么?

  3.作者引用了《韩诗外传》中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细读选文画浪线的部分,说说作者与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通之处?这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5.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道出了每一位母亲的心声:“别以为只有我怀着他的时候才跟我骨肉相连。当他将来下地自由走动时,即便远在天边,抽打在他身上的风同样会撕裂我的肉,他的呼喊中有我的声音。唉,我的孩子,我的一笑一颦,其实都是你脸色的反映。”请联系选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回答
2020-06-24 11:2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鲁永秋

  1.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或答:作者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结果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果。) 这个“悔”里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

2020-06-24 11:25:5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