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文化与教养①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②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归来后感叹:“奏国歌时有人不站起来,有人乱扔杂物,有人搞特殊不排队,有人随便】
八、文化与教养
①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
②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归来后感 叹:“奏国歌时有人不站起来,有人乱扔杂物,有人搞特 殊不排队,有人随便触摸展品,还有人嘲笑外国人不懂 中国话……别看那些人衣着不错,似乎是文化人,但做 起事来,太没教养了。”在这里,韩美林提到了“教养”二 字,并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③教养是对人的行为方式的评价,是一个人文化 和品德的修养,它通过人的言语举止展现出来。教养 的证据不是学富,无论你读过多少书,写出多少长篇大 论的文章,还是你通晓多少礼节,并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有教养,仅是教养表面的气泡而已。
④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做客广东药学院 时,一上讲台就开宗明义:“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为 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教养不好。”“找得到工作 的人,是懂得做人的人,有教养的人。很多中国人接受 了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养。”高学历只说明你上了多 少年学,不表明你有教养。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 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 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 更重要。
⑤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多读书、读好书,高等 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 升一个人的修养。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 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 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呢?在西方社会, 最没教养的行为就是闯红灯了,多么绅士的男人一旦 闯了红灯,那比中国人“跑破鞋”都丢面子;可是在我们 这儿,谁的面子大身价高,反倒理直气壮地闯红灯,那 算特权,不算没教养。在西方,无论是登机还是上火 车,大家都是一样的排队,不排队先行的人,就是没教 养的人;可在我们这儿,贵宾室就是为某些大人物不排 队就可先行准备的。谁能说那些人有教养?有文化不 等于有教养,有教养未必有文化。
⑥比如,很多人认为满街叫喊“磨剪子炝菜刀”“破 烂换钱”的人就不会有教养,因为他们不会打领带,不 懂得吃西餐,听不懂德西彪、门德尔松,他们甚至不知 道尼克松与落叶松哪个铺地板更好。可是他们知道不 能糟蹋用汗水换来的粮食,他们信奉着父债子还的原 贝lj他们按过手印的白条就是他们一生的信守。谁说 他们没教养?我们看看那些最有慈爱之心的人,把孝 道与人道能拧在一起的人,就是我们没有多少文化的 祖辈们。他们的教养不是一个人的教养,而是一个民 族的教养。
⑦人的教养不应该是身份的高贵,不是权势,不是 金钱,不是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不是官位有多重,不是 学历有多高。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话精辟地诠释了 教养与文化的关系,他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 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 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 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所以,真正的 教养是人性上的仁善,是对待一切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可审视一下时下我们的教养,有多少是做给别人看的, 有多少是文化的外壳,而不是我们自身的心灵需要。 当教养被异化成身份的外罩时,我们的教养也就成了 白痴头顶上的桂冠了。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引用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 归来后感叹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就其中一种论 证方法说说其作用。
4.第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5.结合本文论述与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做一 个有教养的人?
九、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 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 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 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 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 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 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 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 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 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 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 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 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