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邓小龙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礼记•大学》)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章》)(1)从上述材料来看,儒家为什么要推崇孝道?

  (2)联系现实,结合材料,简述如何做到“为人也孝悌”。

1回答
2020-06-24 11:5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天佑

  (1)解答本题先找出相关文句,以此归纳“推崇孝道”的原因,从文段四来看,儒家强调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礼记•大学》是儒家阐述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关系的政治哲学论著.儒家以家庭为政治统治的基石,指出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教导不好家人却能教导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认为“齐家”是“治国”必不可少的内容、前提和基础性环节.这种家国同构式的治理方式,直接把关于个人家庭伦理准则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由此可见,“推崇孝道”的基本是“齐家”,最终目的是“治国”,实现仁政.

  (2)本题应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答出自己的理解.文段一,古代的孝不是纯粹的“养亲敬亲”情感,而是将人与人的关爱之情、责任之心,推至于整个社会和天下、国家;文段二,士们正是因为不贪恋故土,安享室家之好,欲以推行道义为己任,东奔西走,不惜颠沛流离,甚至至死方休,可知应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文段四抓关键句“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古人讲孝道,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如果父母之命是错误的,明知不对却又无条件服从,这就是不孝,是陷父母于不义.据此谈自己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以“孝”齐家(调整好自己的家族),以“孝”治国,从而推行为政以德之道,实现“仁”的理想.

  (2)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胸怀天下;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但不是绝对的服从,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

  参考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2020-06-24 12:02:49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