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传不肯-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郭烨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传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的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行,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传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的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行,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

  材料二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应的社会力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而两宋310年,仅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在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

  材料四宋太宗说:“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政治。”

  材料五王安石认为,要想“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必须培养出“为天下国家之用”的人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隋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三,简述宋代科举制度较之唐代对国家政治生活影响产生了哪些变化?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3)结合材料三、五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存在的问题。王安石变法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1回答
2020-06-24 23:1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唐慧佳

  (1)原因是,士族制度日益衰落,士族地主腐朽、不堪重用;士族制不利于皇权的加强;庶族地主力量的上升,政治地位的提高。(2)变化是,科举考试成为国家选材的最主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受到重用、科举考试录用人数的增加。原因是,宋初统治者为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人治国;文化教育的发展。(3)问题:考试内容不切实际、录取太多,形成冗官局面,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措施:一系列理财措施以提高国家收入、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实务,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020-06-24 23:13:0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