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庭波的问题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数据来源:何怀宏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2)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

  --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1回答
2020-06-26 11: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胡宏勋

  (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出魏晋、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世变化趋势并结合背景予以分析,最后归纳得出古代选官制度选择官员标准变化趋势及影响即可;

  (2)本题考查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政策,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概况总结即可;第二问其作用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等角度进行阐述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首先学生答出日本民族危机,为达到富国强兵而进行教育改革,然后答出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日本教育的近代化等内容即可.

  故答案为:

  (1)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比例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人才选拔;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北宋时改革完善科举制度,寒门子弟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平、客观.

  (2)特点: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作用:有利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

  (3)背景: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摆脱危机,富国强兵,推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政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

  作用:教育得以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促进科学文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0-06-26 11:47: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