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郭彤彦的问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___

  (2)佁然不动___

  (3)益信声无哀乐也___

  (4)恨僧少可语耳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的情绪。

1回答
2020-06-26 06: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明登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心里十分高兴.乐: 以…为乐;

  (2)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3)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益: 更加.

  (4)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恨:遗憾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①句意为: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而:表修饰;②句意为: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而:表转折;

  B.①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②句意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C.①句意为: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之:的;②句意为: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之:代词,当时的情景;

  D.①句意为: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其:代词,小溪.②句意为: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语气词.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故停顿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重点词有:沸:水波翻涌的样子;息:停止;

  句意: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的情绪

  答案:

  (1)(1)以…为乐 (2)愣住的样子(3)更加 (4)遗憾

  (2)B

  (3)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4)①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 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

2020-06-26 06:47:5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