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最好是前几篇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蒙冕武的问题

  【英语翻译最好是前几篇的,】

  英语翻译

  最好是前几篇的,

1回答
2020-06-26 20:3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罗勇

  祖闻鸡起舞: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唐天宝二年(743),鉴真和尚应日本高僧荣睿、普照之邀东渡传教,但连续5次因风阻未果.十二年(753)十月二十九日,69岁高龄的鉴真携带大量佛经和艺术品,从常熟鹿苑(今属苏州张家港)黄泗浦入海,开始了第六次东渡.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次年抵达奈良,实现了东渡弘法和传播华夏文化的宏愿.

  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日本遣唐使团航海到中国来,大约分为几个阶段:

  唐朝初期(唐太宗贞观四年—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30年—669年)日本派出的使团,一般规模较小,船只一二艘,约200人而已.

  航线:走北路.自九州博多湾——对马岛——沿朝鲜半岛沿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登州、莱州.这条航线需时数十天,比较安全.

  唐朝极盛期(武则天长安二年—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02年—752年):日本派出的使团规模扩大很多,人数都在500人以上,分乘四艘船只来大唐.

  航线:这时期因新罗与日本的关系恶化,只好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即南岛航线:自九州——日本南岛诸岛:种子岛(多弥)、屋久岛、奄美大岛——横渡东海——明州、扬州.这条航线风险大,航程也不短.

  唐朝后期(肃宗乾元二年—懿宗咸通十五年,即公元759年—874年).由于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的影响,唐国势日衰,日本遣唐使团规模和人数大不如前.

  航线:安史之乱后,开辟了一条新航线,即南线.自九州博多湾——长崎以西五岛列岛(等待顺风)——横渡东海——明州、扬州.这条航线航程短,遇顺风10天就可到达,只是当时日本船只受制作水平及航海知识所限,风险最大.

  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律宗是唐朝时佛教十大派别之一.律宗是说佛教徒因其等级而有持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之区别,唐初很盛行,号称戒律森严.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听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这时,他已是学识渊博、威望很高的佛学大师了.他还不断组织僧人抄写经书,多达33000多卷,他还设计建造过寺院80多所,日本来到大唐的留学僧也都仰慕他的佛学造诣.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表达日本仰慕之意,并说:佛法虽然流传到日本国,可是还没有传法授戒的高僧,请“大和上东游兴化”.鉴真问寺内诸僧,有谁愿意应此远请?众僧默然.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彦者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鉴真听后说:“为法事也(为了宏法传道),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也.”鉴真去意已定,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鉴真宣扬佛法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弟子祥彦、道航等21人,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东渡日本传法.当时大唐的法律严禁民间私造船只东渡日本.“诸私渡关者,徒一年,越度者,加一等.”(《唐律疏议》)因日本一度与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结盟与大唐抗衡,东海沿海又有“海盗”出没,政府严禁私自出海.鉴真及其弟子们只有秘密准备船只、佛经、粮食、药品等.

  第一次东渡(公元743年4月)

  鉴真及其弟子准备在大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东渡日本.准备工作在顺利地进行着,但四月的时候鉴真大弟子道航认为如海和尚只是少学晚辈,不适合跟随鉴真东渡.如海和尚大为不满,就秘密向淮南采访厅采访使沈景清诬告道航通海盗,说:“道航造船入海与盗贼连.”沈景清当即扣留了如海并派兵到各寺院搜寻中日僧人,道航、荣睿、普照等都被逮捕,所造的船只也被没收入官了,第一次东渡还没出发就失败了.

  第二次东渡(公元743年12月)

  八月,日僧荣睿、普照被释放后,决定再次恭请鉴真一起回日本.他们秘密到大明寺谒见鉴真,面陈邀请之诚意.鉴真深受感动,为了却心愿,他出钱80贯从岭南道采访使刘臣邻那里买到一艘旧军船.又雇船工18人,工匠85人,准备了经书等书籍和粮食、医药等一应物品.十二月中旬,鉴真等从扬州出发,顺长江而下,当航行到狼沟浦(今江苏南通市狼山江面)时,遇到了狂风,江浪汹涌,船只触礁而破,已无法行驶.船工只得把船停靠浅滩暂避风浪,争取时间抢修船只.谁知又遇涌潮,水深及腰,正当寒冬,冷风刺骨,粮米被浸,腹内无食,无法前进,只得返回岸上.

  第三次东渡(公元744年春)

  鉴真矢志不移,一个月后(公元744年春)再次准备好粮食、淡水等物,修理好船只后,他想从大坂山(今六盘山)直航日本.可是到了大坂山后无法泊岸,只得转驶大屿山.正遇逆风,只好等待顺风,一个多月后才得乘顺风继续航行.当驶近乘名山(今舟山岛北的大衢山)时,又遇巨大风暴,好不容易快要靠岸时,又触暗礁.这时候,船被撞破了,沉入海底,备尝

2020-06-26 20:39:0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