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著春秋,至获麟而止;后学效颦,至易粪相食而知止.-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善梅的问题

  孔子著春秋,至获麟而止;后学效颦,至易粪相食而知止.

  孔子著春秋,至获麟而止;后学效颦,至易粪相食而知止.

1回答
2020-06-26 13:3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乔全喜

  前半句--孔子著《春秋》,至获麟而止---一个典故:

  说的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鲁哀公11年(前484年)回到了久违的鲁国.是年孔子68岁.

  在返乡的三年里,孔子除教授弟子外,又忙于修《春秋》,删《诗》、《书》,定礼乐.鲁哀公14年(前481年)春,鲁国贵族在大野(今山东巨野)打猎,叔孙氏的管车人?商捕获一只怪兽,载回来无人认识.孔子看到后,马上长叹着说:“这是麒麟呀!”又流着泪说:“我已也夫(完了)!”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旧说鹿身、牛尾、一角,被视为“仁兽”,捕获它是不祥之兆,所以孔子便长叹哭泣.当时孔子正在修《春秋》,他立即停笔不写.故《春秋》便于鲁哀公14年获麟止.再过二年(前479年)孔子73岁便离开了人世

  后半句“后学效颦,至易粪相食而知止”的意思是说:后来的人跟着学,到了交换各自的粪便来吃(饿的厉害,又不能吃自己的粪便,所以交换着吃)才知道停下来(干坏事).

  这是一个新词,最早见于作者吴恒的《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形容当今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因为很多从事食品加工的人,为了商业利益,在食品里违法使用添加剂,结果导致市面上的食品很多都不安全

2020-06-26 13:38:3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