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渔家傲和苏幕遮在写作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马壮的问题

  比较渔家傲和苏幕遮在写作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比较渔家傲和苏幕遮在写作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1回答
2020-06-26 21:2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冯桂莲

  《苏幕遮》这首词是作者看到秋日的萧瑟景象抒发了郁积于心的思乡愁绪,然而借酒消愁愁更愁,最终只得“化作相思泪”.最后一句也将通篇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展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人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意为心情忧郁:“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无时不在,“好梦”难得,无计可消.下面“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一轮明月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销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泪’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宋词鉴赏大典》)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触景生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渔家傲》这首边塞词依旧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先描写了肃杀的战地风光,然后笔锋一转,“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一种苍凉悲壮的笔触,既有自己的思乡之情又揭示了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o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2020-06-26 21:31: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