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黄汉文的问题
【名词解释《域外小说集》】
名词解释《域外小说集》
1回答
2019-11-20 03:51
【名词解释《域外小说集》】
名词解释《域外小说集》
《域外小说集》-出版
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在东京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译作《域外小说集》,共两册,收作品16篇.译文为文言.鲁迅后来说它诘屈聱牙,似有不满的地方.初版时,曾有序言一篇,作者云:“《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维,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于一九零九年三月出版,收小说七篇;第二册于同年七月出版,收小说九篇,周氏兄弟译于一九零八年至一九零九年间.就中鲁迅据德文转译三篇,余为周作人据英文翻译或转译(《灯台守》中诗歌亦由他口译,鲁迅笔述).书在东京付梓,署会稽周氏兄弟纂译,周树人发行,上海广昌隆绸庄寄售.序言、略例,皆出自鲁迅手笔.鲁迅曾说,当时他们“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总括一句,旨在标举“弱小民族文学”.以后周作人继续从事译介,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一七年间共完成二十一篇,一九二一年《域外小说集》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增订本时一并收入.《域外小说集》中,只有三篇小说是鲁迅所译,安德烈夫的《谩》和《默》,以及迦尔询的《四日》,其余均出自周作人之手.作者大多是俄国及东欧弱小民族的,像波兰的显克微支,波思尼亚的穆拉淑微支等.这些小说,均有一种苦难的意识,作品深处是底层的痛感,以及苍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