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晋宏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①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①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

  ②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固体

  ③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④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中.定含有Fe2+

  ⑤配制Fe(NO3)2溶液时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减小其水解程度

  ⑥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⑦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⑧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⑨制备AI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⑩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放出;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2)甲、乙是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乙通常状况下是深红棕色液体.X、Y、Z是化合物.X溶液呈淡绿色,Y、Z的溶液都能使KSCN溶液变红.它们之间有如图1所示转化关系.

  ①将Y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雾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过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E.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单质甲、乙和Y溶液中的阳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少量单质甲通入X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和测定产生氢气的体积.试按如图2所给仪器,设计一套能完成以上实验目的装置,仪器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B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写出通入C后,烧杯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若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0mL,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停止通电后,测得氢气为560mL(标准状况).将U形管内的溶液混合均匀,其pH约为______.(假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回答
2020-02-02 14:3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雷武奇

  (1)①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生成亚硫酸和碳酸,浓度不同,不能利用测定pH比较酸性,故错误;

  ②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OH固体,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应利用铁坩埚,故错误;

  ③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正确;

  ④Fe2+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铁离子,应先KSCN溶液后溶液检验,故错误;

  ⑤配制Fe(NO3)2溶液时加少量HNO3酸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还应加铁粉,故错误;

  ⑥SO2通入品红溶液,漂白性为暂时的,加热变为红色;将SO2通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生成酸遇石蕊变红,不会褪色,故错误;

  ⑦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实验失败,应重新配制,故错误;

  ⑧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正确;

  ⑨因盐酸为挥发性酸,制备AlCl3、FeCl3、CuCl2发生水解生成盐酸,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不会Fe、Al,故错误;

  ⑩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则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放出;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利用余热加热,则可停止加热,故正确;

  故答案为:③⑧⑩;

  (2)乙通常状况下是深红棕色液体,应为Br2,甲、乙是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甲可置换出乙,甲为Cl2,Y、Z的溶液都能使KSCN溶液变红,应含有Fe3+,则X为FeBr2,Y为FeCl3,

  ①将Y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可得红褐色液体,可得到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西行至,将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可得Fe2O3固体,加入硝酸银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现象,故答案为:C;

  ②题中发生反应有Cl2+2Fe2+=2Cl-+2Fe3+,氧化性Cl2>Fe3+,Cl2+2Br-=2Cl-+Br2,氧化性Cl2>Br2,Br2+2Fe2+=2Fe3++2Br-,氧化性Br2>Fe3+,则有氧化性Cl2>Br2>Fe3+,由于还原性Fe2+>Br-,少量单质甲通入X溶液中发生反应为Cl2+2Fe2+=2Cl-+2Fe3+,

  故答案为:Cl2>Br2>Fe3+;Cl2+2Fe2+=2Cl-+2Fe3+;

  ③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和测定产生氢气的体积,则利用氯气与KI反应检验氧化性,则装置为A接G、F接G;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则装置为B接D、E接C;C为尾气处理装置,发生氯气与NaOH的反应,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电解时2NaOH~H2↑,n(H2)=0.56L22.4L/mol

2020-02-02 14:43: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