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什么有关,并且体现了孝在-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晓丽的问题

  《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什么有关,并且体现了孝在什么方面含义的

  《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什么有关,并且体现了孝在什么方面含义的

1回答
2020-04-03 15:15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樊大钧

  《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祭祀有关。并且在继《尚书》中,“克施有政”以后孝在政治观念的表达。

  有对父辈奉给饮食的孝,如《伐木》中“以速诸父”有平常吃不到或没有吃过,就邀请同宗的尊长父老。说明在当时有对同宗的先辈在宴饮时“孝“的风气和习俗。也有顺从父母的心意,“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讲娶妻子要经过家人的同意。也就是“无违”顺从父母的心意。

  有在祭祀中的祝词:“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徂赉孝孙。?芬孝祀。神嗜饮食”。“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楚茨》是粮食丰收和丰收祭祀求福德篇章。周代以农立国,周的始祖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所以周代对农业和农业丰收后的祭祀也很重视。篇中有祭祀隆重庄重的场面和酒席热闹的场面。文中出现的孝主要和孙用在一起。“孝孙”在祭祀祖先的大前提大活动下。后代子孙都用孝孙,也许一方面是在祭祀对象前的合理称呼,另一方面是对祭祀之人的称赞。《诗经》中大量出现孝的篇章和祭祀有关。而祭祀中有很大一部分又是政治活动的延伸。如:“永言孝思。孝思维则。”篇中是康王继位,诸侯都来庆贺时的记录,无论是史官所记,还是出自诸侯的贺词。“孝思”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先是称赞了先王的功德。后继者和臣子在称赞先王功业和德行的同时,也有顺从先王的意愿,继承先王的政治准则和对先王的追念的意思。如:《文王有声》篇中“?追来孝”主要称赞文王的功德,武功,设城邑,挖壕筑墙。和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孝”来称赞君王,和作为君王所可以尽力的功德。无疑《诗经》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孝经》。而从文中对君王的称赞,已有《孝经》中天子之孝的含义。假设《下武》中的“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已有孝在政治观中的表达。那么个人认为《文王有声》中的孝已有了《孝经》中天子之孝的浅层含义。再如和出游祭祀有关的《卷阿》《既醉》,和《载见》《?》中有关孝的记载。“有冯有翼。有孝有德”篇中“孝”,“德”连用。《卷阿》是周王出游的记录。篇中大量赞美了周朝国土疆域的辽阔。周王的德政遍及四方。臣子辅助君臣和谐的容。这里“有孝有德”是称赞周王德话。有对周王政绩和个人品德的称赞,孝也许作为美德如果从天子之孝讲周王应做到了天子之孝。不过肯定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已不是单纯的孝顺父母的意思。作为与政有关的人除了对家庭父母中外,还要有社会的能力和职责。从而孝也许有在政治方面含义的延伸。

  “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篇中孝子连用。《既醉》是周公祭祀武王之余。宴请父兄耄老的诗。欢乐宴饮的同时还有祝词:“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称赞武王身后有孝子,周王室的孝子不内匮乏。周公为武王的弟弟。这里应是以长辈的身份说武王后有“孝子”。“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篇中孝和享连用。《载见》是成王刚即位祭祀武王的记录。祭祀的目的表现孝和让受祭的对象享用祭品的意思。周公与武王是同母的兄弟,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常左翼武王。成王年幼。周公辅政。文中似以周公的身份更为合理。一方面像祭祀这种大事,也许应该多听长辈的,加之周公实际掌权。作为和武王兄弟关系的周公,用孝和享很符合献祭者的身份。“假哉皇考。绥予孝子”篇中孝子连用。

  综上所述同样在先秦时期的《孝经》里也记载着有关孝的史料。并且孝的含义已不限于家庭关系。像《尚书》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要求孝对政治政事的作用和影响。孝在《诗经》中多次在与政治活动有关的史料中出现。个人认为孝从而有政治方面的延伸。像“?追来孝”、“有孝有德”都是对为政者功德,事业,美德的称赞。并且孝在祭祀中成为后代对先人的敬重和自己行为合于道德的重要词语。同时在不同的场合。和在祭祀中由于祭祀人和祭祀对象的不同把“孝”和“思”连用。“孝”和“德”连用。“孝”和“子”连用。而使孝有更加具体而意义丰富的含义。

2020-04-03 15:17:2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